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2%,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高位景气区间。
从环比看,PPI下降1.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4%,影响PPI上涨约1.87个百分点,是推动PPI上涨的主要动力;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6%,影响P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2年8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PPI同比涨幅回落除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外,还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国内输入性价格传导压力有所减轻;二是煤炭等行业增产保供效果持续显现,市场供应保障有力;三是受多重因素影响,钢材等行业需求偏弱。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0%,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0.2%、21.9%和19.8%,涨幅均有回落;服务价格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全国PPI环比降幅略有收窄,同比涨幅持续回落。二、PPI环比降幅略有收窄,同比涨幅持续回落8月份,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和国内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走势整体下行。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与上月相同从同比看,CPI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受高温少雨影响,长江流域多个河湖严重干涸。
气候变化今年夏季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本应处于雨季的长江流域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极端干旱。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张颖娴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截至9月18日,长江流域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40.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7.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中旱及以上等级站数666个站,占全流域的96%,影响范围为历史同期最大。9月20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这已经是连续34天发布干旱预警。长江干旱背后的气候原因是什么?我国雨带真的开始呈现北移趋势了吗?长江流域极端干旱7月以来,我国长江流域累积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五成,为1961年有完整资料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向记者表示,今年6月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其中7-8月长江全流域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别为1961年以来最高和最低值。晴空少雨使得河流径流量明显减少,同时高温导致地表的蒸发量进一步增加,造成干旱进一步发展。
进入9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仍较常年异常偏少,大部分地区偏少五成以上,气温持续偏高。其中,江西95.7%的县市区出现特重气象干旱,湖南116个县市区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黄河流域生态不断改善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发展民生事业,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加快建设,超千名建筑、设计、旅游、医疗等领域的澳门专业人士获横琴跨境执业资格,一年来,在横琴就业的澳门居民数量同比增长54.4%。
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黄河流域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82.4%,同比上升5.8%。加快推进下游引黄涵闸改建、下游十四五防洪、黄河宁夏和四川段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2019年以来,已建设淤地坝和拦沙坝1474座,改造坡耕地面积315万亩。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5万亿元、24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加13.5万亿元、13.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
中西部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东部产业持续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和吸引力不断增加。非凡十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亮点纷呈。
雪豹、白唇鹿、岩羊等大型野生动物重现黄河源。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2021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9.6万亿元、27.6万亿元、10.1万亿元,总量超过了全国的40%,发挥了全国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洪涝灾害应对能力显著增强。特殊类型地区实现振兴发展。一年来,紧紧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前海合作区不断密切对港合作交流,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稳步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合作区开发开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及大湾区首批跨境理财通业务落地实施,加快打造一带一路贸易组合港,跨境贸易大数据服务平台获批建设,面向港澳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抓紧制定,金融、建筑等领域进一步对港澳扩大开放。
区域协调发展亮点纷呈在安徽怀宁,蓝莓大棚连上了5G,数据能同步到县里的物联网平台;在湖北红安,红薯变身红薯条、冰激凌、热干面等休闲食品,身价今非昔比今天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新技术新产业(300832)蓬勃兴旺,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缩影。在重点地区建成了一批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国内能源供给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2019年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由本世纪初的30%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
一年来,牢牢把握服务澳门、推动琴澳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横琴合作区加快布局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粤澳民生领域合作,不断完善粤澳共商共建共管的体制机制,推动合作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稳健起步。航空运输服务已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
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1+N+X规划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出台实施方案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沿黄河9省区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均已印发实施,推动战略实施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拓宽对港合作,支持香港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扩区规模效应,今年上半年,前海实际使用港资3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目前,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9万公里,占全国比重近60%,交通可达性与东部差距明显缩小。长江、黄河干流水质总体优良,提供了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
江西于都,赣南脐橙变身高铁生鲜,丰富了粤港澳大湾区百姓的果篮子,鼓起了老区人民的钱袋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东部与中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分别从2012年的1.69、1.87下降至2021年的1.53、1.68,东西差距持续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增强。陕西安塞,南沟村户户通光纤,云端认养,网上直销,锄头加鼠标助力延安味道飞出黄土高原,果农收益翻了番。
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5个产粮大省2021年产量达到5607.8亿斤,超过全国40%,有效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基本完成河南、山东黄河滩区迁建任务,85万群众摆脱洪水威胁。东部、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从2013年的1.7、1.29、1.1下降至2021年的1.63、1.11、1.07。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
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中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超过东部地区。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在煤炭稳价保供方面持续发挥关键作用。
大湾区建设成效明显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布方案,对横琴和前海改革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
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资源型城市资源产出率累计提高超过36%。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